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54-banner4-3.png
  • 字級大小

看見需要千手扶學計畫

 

  1. 計畫擬實踐之社會責任議題(含SDGs)、問題分析及影響評估

 

本計畫強調增進弱勢族群教育機會,確保社會公平正義,弱勢族群的溝通渠道的建立,上述皆是重要的社會責任議題。國內外針對弱勢學童扶助相關研究,皆明確指出,新移民父母適應主流文化的程度,會影響子女的教育表現,透過文化與語言教育的幫助,於提升移民子女的教育成就以及其文化的適應力有顯著正向的影響,並綜觀評估此重要社會議題,針對場域實際需求針對協助弱勢學童之新住民父母的社會與文化適應力。本計畫以高雄市市區國小小校的社會實踐為起點,達成聯合國2030永續發展目標針對教育與平等所主張的目標。以扶助都市中的弱勢學童作為核心理念,透過數位科技的介入減少課後輔導教育機會的不平等,協助高雄市的小校教材數位化建置,並以「藝術與文化教學活動及展演輔助學校與社區的連結」的社會實作,協助高雄在地小學與社區的永續發展,達到互惠雙贏的成果。

 

  1. 執行團隊

 

  • 計畫主持人:文化創意產業學院楊雄斌院長。
  • 共同主持人:數位系—智慧與創意科技國際研究中心主任-戴莉蓁博士、應華系—中文新式教學研究中心-陸冠州博士。
  • 協同主持人:數位系-蘇彥衍老師、梁丁文老師、吳志峰老師、王立勳研發長、程昭勳組長及USR辦公室團隊。
  • 跨域師資團隊:傳藝系—蔡一峰主任、應華系—黃彩雲老師、外教系—梅馨云老師、應華系—歐修梅老師、數位系-蔡思楷老師。

 

  1. 計畫架構與內容

 

 

  1. 執行策略與方法:

 

  • 凝結校內外專業能量:集結文教創意產業學院專業師資與教學能量,數位學習輔具與學習平台規劃與設計。也邀集移民署、高雄地方法院、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法官形成社群,梳理通譯專業法律內涵與教育內容,做為日後通譯平台之基礎。
  • 開設微型課程:於數位系開設「資訊服務志工」與「藝術與文化服務志工」兩門專業微型課程,老師們帶領學生們於實際場域進行專業實作與服務。學生於期中與期末進行階段性成果報告,成果報告必須以影音展示,對外邀請三位以上專家學者與校內跨領域師資共同評分,進行學習成效檢核。
  • 引入外部資源:透過大學端創客教育的實踐,輔導學生成立服務隊,透過「藝術與文化教學活動輔助學校與社區的連結」的社會實作,並規劃弱勢學童之新住民父母與移民署、警政署及社政單位進行溝通的數位平台設計藍圖,於計畫第二期進行施作。